《漫长的季节》是“德彪的多重宇宙”的开始,也是观众重新认识范伟的开始。
【资料图】
作者 | 赵皖西
范伟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那部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。
5月1日,范伟主演的悬疑剧《漫长的季节》收官,评分不降反升,足足涨到9.5,打破了八年来国产剧评分的最高纪录,基本上提前锁定了2023年的品质国剧top1。
在此之前,多数人对范伟的认识,还停留在“笑星”这个标签上。即便他早在2016年就凭借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获得第53届金马奖影帝,但今天在《漫长的季节》豆瓣页面上,依然能看到“德彪的多重宇宙”之类的玩梗留言。
而在剧中,导演也不避讳埋下彩蛋,与经典东北电视剧《马大帅》联动——
龚彪的外号“彪子”、路边小饭店的名字是“桂英”,以及重要的“维多利亚广场”,其门童就是曾经《马大帅》中的演员。剧中,他站在门口问范伟饰演的王响:“看你眼熟呢,我们是不是在哪儿见过?”
上图:彪哥(龚彪)的姐夫王响师傅演唱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》/《漫长的季节》下图:彪哥(范德彪)演唱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》/《马大帅》
但或许对范伟而言,让他“痛失本名”的“德彪”,已经不再是撕不掉的刻板印象。心事重重的王响,给了观众一个重新认识范伟的、亲切而贴地的锚点。
从赵本山的黄金配角,到现代哲学大师范德彪,从处事圆滑的丁务源,到恩怨尽消的范志刚,范伟的表演生涯,和歌词中所说的如出一辙——
就像“一个聪明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”,潇洒地将心事化进尘缘中。
范伟总能把观众的high点拿捏到位。/《两只老虎》
范伟:上世纪末的岳云鹏
或许是因为范伟的小品角色过于深入人心,以至于没人知道,在演小品前,他曾是个正正经经的相声演员。
谁说“脑袋大,脖子粗”的相声演员,就只有如今的“五环”代言人岳云鹏,从他往上数一代,还有一个影帝范伟。
范伟出生在沈阳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,父亲特爱写文章,母亲模仿能力奇佳。
1978年,年仅16岁的范伟拜沈阳曲艺团的相声演员陈连仲为师,当时的小范伟还是个连普通话都说不准、管“人”叫“银”、管“肉”叫“右”的小年轻。
5年学艺,范伟在1983年正式考入沈阳曲艺团,可在团里一众优秀、成熟的相声演员里,范伟显得平平无奇。
1986年登上荧幕的范伟,还是眉清目秀的。/相声《如此发财》
当时团里有十几对相声演员,却只有两个编剧,根本不可能为范伟这个寂寂无名的新人单独创作剧本,在僧多肉少的情况下,范伟萌生了自己写剧本的想法。
说干就干,范伟肩披棉衣、挑灯夜战,用日记体的形式创作出自己的相声处女作《一个厂长的故事》。
可当自己把稿子读给团里的老师们听时,却迎来了对方的哄堂大笑——这段相声没有一个“包袱”,可以说是无药可救。
当时甚至有人给他的相声取了个绰号,叫“悲剧相声”。
幸运的是,这个剧本后来被送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,受到了台里高级编辑田维贤的好评,说那个戴眼镜的小胖子“念稿的感觉很不错,将来一定有发展”,并且嘱咐曲艺团的团长一定要好好栽培他。
范伟、杨宝玲夫妇与范伟的师父合影。/百度百科
田维贤老师的“金玉良言”成了范伟演艺事业的转折点,从此范伟成了团里的重点培养对象。
据好友赵杰回忆,当时的范伟“不混圈子,也不像一些演员一样讨好导演,就会闷头搞创作。”
1986年全国相声邀请赛之后,范伟成了团里的骨干。1993年,范伟的原创相声《要账》在首届中国相声节上获得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二等奖。
如果故事照此发展下去,范伟或许这辈子都只能在东北做一个小有名气的相声演员,演艺生涯和曲艺团牢牢捆绑在一起,曲艺团兴,范伟火,曲艺团衰,范伟落。
直到他遇见了赵本山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