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有人说,知道精神分裂症和歇斯底里的历史和现化也就知道了全部精神病学。
【资料图】
2、这话不无道理。
3、确实,歇斯底里是最古老的医学名词之一,它在近一两个世纪的精神病学发展史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,迄今仍是最分歧的概念之一。
4、歇斯底里的描述性定义至少有以下8种:①转换症状;②游离症状;③躯体功能障碍的性质和分布与生理解剖学相矛盾,却与病人的观念相一致;④暗示性增高;⑤反应的原始性;⑥反应的目的性;⑦精神状态的情绪性;⑧吸引注意和自我戏剧化。
5、转换症状是公认的歇斯底里躯体症状,但必须采用严格的描述性定义。
6、游离症状是公认的歇斯底里精神症状,但对游离本身还没有令人满意的描述。
7、本书视游离症状为意识改变状态下的症状,也可以是与意识改变状态直接相联系的症状,如发作后的限局性遗忘症(见P168)。
8、谈到症状与生理解剖学相矛盾,我们必须谨慎从事,否则,便会把歇斯底里扩大化。
9、DSM-Ill-R和ICD-10draft(1990年)都有“躯体化障碍”这样一个诊断类别,其原本是Briquet综合征。
10、对于它的性质,有人认为是歇斯底里(如S.B.Guze等),有人认为不是(如P.Chodoff,1974年,W.C.Lewis1974年)。
11、不论性质如何,若使用躯体化障碍这个诊断类别,就应该严格遵循相应的诊断标准,美国的或国际的都可以。
12、认为暗示性增高是歇斯底里发病的心理机制,是很有道理的。
13、但是,把暗示性增高的事实作为诊断歇斯底里的唯一依据,则是危险的。
14、几十年来,国内发生过多起采用这种诊断方法造成的严重医疗事故,教训是沉痛的。
15、视反应的原始性为歇斯底里精神障碍的特征而用于诊断,势必将歇斯底里扩大化。
16、反应的目的性是公认的歇斯底里精神障碍的特征,但目的性的临床确定总是带有医生的推断在内,见仁见智,医生们的理解差异很大,这就势必造成诊断意见分歧。
17、目的性观念总是会影响医生的治疗策略和方法,有时会造成医生病人的关系困难。
18、情绪性是歇斯底里精神障碍和人格障碍一个很重要的特征。
19、除了极典型的病例,对情绪性的评定医生间的一致性不高。
20、吸引注意和戏剧性是公认的歇斯底里人格特性,实际应用时宜有详细的描述性诊断标准,以免分歧和诊断扩大化。
21、有些医生把歇斯底里一语用得太滥。
22、如果只此一次发作,又没有意识改变状态的典型特征,最好不用歇斯底里性或歇斯底里样这类术语,而干脆称之为心因性反应或原始反应,或者用其他更确切的描述。
23、实际上,多种不同精神障碍都可以带有所谓歇斯底里色彩。
24、把歇斯底里看做一种神经症是不恰当的,因为它没有其他各种神经症所共有的心理冲突,也可以表现为精神病的形式(如不承认有病,难于接触交谈,歪曲现实)。
25、歇斯底里与伪装的鉴别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术,也需要时间和一定的环境条件。
26、普通精神病院的环境往往使情况复杂化。
27、总之,歇斯底里是精神科的一个陷井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