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鸣蜩
(资料图)
文/黄亮斌
蝉是大自然中较常见的鸣虫,每到夏季,只要有树的地方,几乎就可以听见蝉不知疲倦的鸣叫。《诗经》中《七月》《小弁》和《荡》等多篇诗作都提到了蝉,不过那时它叫蜩和螗,另外《硕人》中“螓首蛾眉”中的螓,也是蝉的一种。
《七月》是一首著名的农事诗,作者应该是一位经历过农村生活的人,对农事和农时的观察细致入微。诗中“五月鸣蜩”这一自然现象,与其他节令物事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农村风景。《小弁》传说是周幽王遭受放逐的儿子抒发忧伤哀怨的诗篇,行文优美,布局精巧,情感真挚。“菀彼柳斯,鸣蜩嘒嘒(huì)”,池塘边如烟垂柳,浓绿茂密,树中的蝉儿,欢快地嘶嘶鸣唱。好一幅充满生机的景象!可自己呢?“譬彼舟流,不知所届”,就像那漂泊的小舟,茫茫然不知将漂向何方。《荡》是一首刺周厉王暴虐昏聩,导致民怨沸腾、内忧外困的诗作,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。“如蜩如螗,如沸如羹”,诗人以周朝开国之君周文王的口吻告诫周厉王:百姓悲叹如蝉鸣,人民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……也正是由此产生了形容社会动荡的成语“蜩螗沸羹”。而从此以后,很多文学作品也开始将蜩螗比喻为喧闹、纷扰不宁。如清代文学家、史学家赵翼诗《耳聋》:“世务纷蜩螗,聆之本何益”;清末民初大儒丘复诗《寄曹耐公汕头》:“国会初开幕,党争正蜩螗”;近代文人庐隐的小说《海滨故人》:“以年来国事蜩螗,固为有心人所同悲,但吾辈则志不在斯”等等。
蝉又名知了,属于同翅目蝉科中体形较大的昆虫。《礼记·月令》中说,仲夏之月,蝉始鸣;孟秋之月,寒蝉鸣。我们平日听到的蝉鸣一般是夏蝉的叫声,而且是雄蝉,雌蝉不能发声。雄蝉之所以能够不停地鸣叫,是因为腹基部有个发音器,就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,鼓膜振动便会发出声音。同时,雄蝉的鸣肌每秒伸缩约一万次,就如不停“敲鼓”一样,所以能够不断发出响亮的声音。雄蝉不停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蝉注意。虽然蝉的生命周期并不短,有的甚至有十几年,可是在漫长的日子里,它们都是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,终于得见天日,却已是来日无多。为了完成传宗接代使命,雄蝉只能在短暂的有生之年,拼了命地叫唤,以求得配偶。所以,炎炎夏日我们听来有些聒噪的蝉鸣,其实是它们的“绝唱”——成年蝉的寿命只有几个月,大部分蝉完成交配后就死掉了。
正是因为蝉的特殊生命周期——从卵里孵化出来的幼虫钻进土壤,经历多次蜕皮,最后钻出土壤,爬到树上,经过最后一次蜕皮,生出羽翼变成飞虫,这个时间少则两三年,多则十几年,仿佛重生——蝉在中国古代又寓意复活和永生。成语“金蝉脱壳”就是指蝉的幼虫变成成虫时,脱下身上的壳,本体离开,只留下蝉蜕,后比喻事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
汉代流行在葬礼中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,象征死者肉身虽去精神不死,同时也认为这个小玉蝉能为死者护尸,为生者辟邪。古人对蝉有很高的评价,认为蝉餐风饮露,是高洁的象征,所以常咏蝉以抒发自己不同凡俗的怀抱。晋代著名文学家陆机的弟弟陆云写过一篇《寒蝉赋》,序言部分对寒蝉的品德大为赞叹。他说鸡有五德算不了什么,蝉才是真正的品德高尚、内外兼修:头上有如下垂的冠缨一样的触角,这是它的文雅;呼吸空气饮食露珠,这是它的清正高洁;不食黍稷,这是它的廉洁;不筑巢定居,这是它的节俭;顺应时令节候,这是它的守信。由于蝉栖于高枝,餐风露宿,不食人间烟火,其所喻之人品,自属于清高一型。如唐虞世南的《蝉》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借秋风”,南宋诗人王沂孙《齐天乐·蝉》“甚独抱清高,顿成凄楚”,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。但就笔者个人而言,最欣赏的还是骆宾王的《在狱咏蝉》:“西陆蝉声唱,南冠客思侵。那堪元鬓影,来对白头吟。露重飞难进,风多响易沉。无人信高洁,谁为表予心?”这是骆宾王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(678)的一首诗,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,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则天,遭诬后以贪赃罪名下狱,其凄凉悲怆的心境可想而知。另外,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《雨霖铃》有“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”句,也体现出寒蝉凄鸣,自古就是伤心离别的意象。
古代还流传有很多与蝉有关的故事。比较著名的是《庄子·达生》中的驼背老人粘蝉。孔子到楚国去,走过树林,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竹竿粘蝉,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熟练。孔子说:“先生的手真是灵巧啊!您这身本领是如何练就的?”驼背老人说:“我的办法就是,先在竿头叠放两个铁丸子练五六个月,如果不坠落,那么失手的情况就会很少;再叠三个丸子练习,如果不坠落,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有两次;叠五个丸子而不坠落的时候,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了。我站定身子,犹如地上的树桩;我举竿的手臂,就像枯木的树枝。虽然天地很大,万物品类很多,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,一动不动,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分散对蝉翼的注意,怎么会不成功呢!”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:“运用心志不分散,精神高度集中,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!”
蝉在世界上分布很广,种类多、数量大。它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天到晚叫,到了夏季,有树的地方几乎就是它的天下,除此之外好像没什么用。其实不然,蝉一生要脱几次壳,每次脱下的壳叫蝉蜕,有疏散风热、镇痛平喘等功效,是一味应用较广的中药材;另,据说蝉的营养价值也高,富含蛋白质。现在有些地方农村,还通过养蝉走上了脱贫致富路。所以,蝉并不是一种只会叫的昆虫,对大自然对人类都是有很多益处的。
相关附件:
名物学专著《以鸟兽虫鱼之名——走进〈诗经〉中的动物世界》
黄亮斌 著, 湖南大学出版社
这是一本介绍《诗经》中动物世界的博物学读物,分鸟部、兽部、虫部、鱼部四部分。
全书以散文的笔触,对《诗经》所涉及的几乎全部鸟兽虫鱼进行了细致爬梳。不仅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科学认知,对《诗经》中各种动物的特点、习性进行了详尽介绍;还引经据典,通过解读与其相关的历代诗词文赋、神话传说,挖掘各种动物作为文化意象的深刻内涵,展示了中国文化对《诗经》中鸟兽虫鱼的系统认知。
本书还对很多动物不容乐观的现状进行了介绍,今昔对比,表现出对生态环境强烈的忧患意识。
黄亮斌,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,资深环保工作者。出版散文集《圭塘河岸》(获长沙市五个一工程奖,入选2021湖南省农家书屋推荐书目)、长篇报告文学《湘江向北》(获湖南省第一届“青山碧水新湖南”征文优秀长篇作品奖),《以鸟兽虫鱼之名——走进〈诗经〉中的动物世界》(入选新闻出版署2023年全国农家书屋推荐书目,入选2022年度湘版好书)。
关键词: